一般而言,提到末代皇帝,我们所想到的都是昏庸、无道、懦弱等这些词汇。但凡事都有例外,比如说大明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就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王。可惜生不逢时,一人之力也挽不了将倾的大厦。在位短短的17年里面,他干过最为出名的事情就是除掉了大明史上最奸诈的太监——魏忠贤。
此人名为忠贤,却只是表面忠贤。从崇祯还没继位开始,他就想法设法的想害死这位未来的皇帝了。公元1628年,明熹宗去世,但他去世前并未留下子嗣,按照封建时代的规矩。如若不能够父子相传,那就是兄终弟及了,年仅17岁的朱由检就是不二的选择。
在举办登基大典的前几天,魏忠贤为了达到自己的杀掉朱由检的目的,但是又不能够从明面上去杀害,于是派人给朱由检平日的饮水里面下了毒。按照规矩,朱由检在登基的前几天是不能够随意走动的,饮水方面也是由专人供给,魏忠贤正是利用了这一点,但让他想不到的是,朱由检此人心思缜密,早就看破了魏忠贤的伎俩,滴水不沾。最后顺利朱由检登上了皇位,年号便是崇祯。
尽管朱由检已经是当今圣上了,但是朝中却多为魏忠贤党羽,此人也并未将自己这个17岁的小皇帝放在眼里,这一点,他是非常明白的。为了不和魏忠贤反目,他只能够装出一幅什么都不懂,乖乖听话的傀儡皇帝的样子。只有等到自己羽翼渐满后,才能够发动对魏忠贤的。
为了更好的掌控这个刚登位的小皇帝,魏忠贤假意向崇祯进献了几名美女,其实就是他安排在崇祯身边的眼线而已。崇祯明知魏忠贤的真实意图,却不敢表现出来,为了维护他在魏忠贤心中“单纯”的形象,便将这些美女照单全收,并且回去后好生照顾,没有丝毫的怠慢。当然,嘴巴自然是要管住的,这样一来二去,魏忠贤真的就以为他是一个毫无心机的皇帝了,在中变得愈发嚣张,但崇祯还是对他十分的“尊敬”。
渐渐地,朝中势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,越来越多的大臣对魏忠贤不满了,每天都有很多的奏折是讲述魏忠贤不当之行为的,崇祯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可就是不惩罚魏忠贤,当时有一大臣列出了魏忠贤的众多罪状,魏忠贤知道后,亲自跑去了崇祯哪里,假惺惺的说自己年纪大了,不适合待在这个岗位希望能够告老还乡。其实就是在试探崇祯的想法,崇祯当然不会表现自己的真实意图,于是对魏忠贤说,自己充分的相信他,不仅如此,还责备了那些反对魏忠贤的人。
我们说,要想摧毁一个人,就要先让他膨胀,膨胀的一定的程度,自然就会灭亡了,这就是所谓的“捧杀”。崇祯对魏忠贤就是如此,让他认为崇祯是个任由自己操控的傀儡,这样一来,对其的杀心也就没有这么重了,崇祯也就获得了培养自己人的机会,可见,这位君王的忍受能力是非常人所能及的。
终于,时机到了,公元1627年,此时的朝政局势已不是崇祯刚刚登基那会了,不仅仅是自己培养的大臣占据了高位,连自己站在魏忠贤那边的很多人都因为受不了其飞扬跋扈的性格,而站在了崇祯这一边。这一年,有一名年轻官员上了一封奏折,里面十分详细列出魏忠贤的十大罪状,崇祯便以此为借口对魏忠贤实施了抓捕。魏忠贤这时才意识到,这个小皇帝并不是任由自己所操控的傀儡,但是为时已晚了。
因为崇祯和魏忠贤始终没有在明面上剑拔弩张,抓到魏忠贤后,崇祯怕留下误杀大臣的口舌,于是选择了将其返送回乡。但回乡路上的魏忠贤,却还是不安分,多方去筹集的银两,准备东山再起。这件事情,很快就传到了崇祯耳朵里,这下子可有理由除掉魏忠贤了,下令让自己身边的亲卫,在魏忠贤回乡的路途上干掉他,魏忠贤自己也觉察到了,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天了,与其被人杀死,还不如自己自尽,就这样,一代奸臣魏忠贤自尽在了回乡的路上。
由此可见,崇祯能够顺利的除掉魏忠贤,主要有两个方面,一个是自己谋划的出色,和超高的演技;还有一个就是魏忠贤此人过于看高了自己,没有尽早的用全力将崇祯干掉,待崇祯实力渐长后,却又无能为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