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30年时下令,废弃了原本的罗马城,而将拜占庭作为了罗马新的都城,并将其命名为了新罗马——即人们口中的君士坦丁堡。拜占庭帝国的诞生,正是在此次迁都下形成的。拜占庭文明,是人类文明史上浓重的一笔,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在先,才有了流传后世的拜占庭文明。

在新的都城君士坦丁堡中,君士坦丁大帝将教立为了国教,文化与希腊文明相结合,构成了所谓的拜占庭文明,又可以称作东方教文明。

国家都城的变迁,往往是有其原因的,君士坦丁大帝的迁都也是如此,是综合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经济发展后,做出的决定。罗马帝国晚期,处于上层的贵族阶级日益腐朽,剥削严重,社会矛盾不断激化,原有的经济制度难以正常运行,经济社会崩溃,动荡产生,为了改变现状,君士坦丁大帝选择了迁移都城,建立新的统治秩序与帝国文明。

东部的稳定,西部的,也成了迁都的重要原因

在三世纪大危机的冲击之下,罗马原有的古代商品经济结构彻底瓦解,经济社会崩溃,商业贸易凋零,进而影响到农业,人口总数锐减,出现了的田地无人耕种的现象。

随着这次大规模社会危机的产生,罗马帝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,动荡、军阀混战,地方割据产生。而面对着这种混乱、经济崩溃的现象,中央政府却毫无作为,或者说是无能为力。除却日益严重的地方割据势力威胁着中央的统治之外,帝国东部地区与帝国西部地区日益拉大的物质文化生活差距,也成为了推翻帝国统治的潜在威胁。

帝国西部社会动荡剧烈,百废待兴,与西方相比,帝国东部地区则缓和的多,故而商贸也可以正常发展。东西方对比之下,东部地区的生活条件与社会状况明显要优越于西部地区。如此一来,帝国东部的地位不断上升,帝国皇帝们偏爱东部,迁都东方的城市,也就可以理解了。

解决社会矛盾,加强中央集权,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政策一举多得

罗马帝国进行共和制改革以来,并没有促进国家的进步与发展,反而是出现了内战不断的现象,使帝国人民深受其害,摆脱这种战乱不断的现象,剔除掉帝国原有的腐朽制度,也是君士坦丁大帝迁都的原因之一。君士坦丁大帝登基之后,之所以下定决心进行声势浩大的迁都行动,正是希望借此来改变原有的混乱的社会现状,将权力再度收归于中央,建立一个高度集权的君主政体。

在君士坦丁大帝决定迁都之前,原本的罗马城已然衰落了,虽然它仍旧是罗马帝国最大的城市,但在政事作用上,罗马城已然被排挤到了边缘地区。

除此之外,元老院虽然占据着高位,但是已然丧失来其原本的功能,故而君士坦丁大帝在迁都之后,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政策,收回了元老院的权力,将其变成了一个咨询机构,加强了中央集权。拜占庭帝国所处的位置,正好是欧洲与其他大洲各路交通的交合点处,商业贸易的进行,商路的发展,也绕不开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,故而一连几个世纪,世界的商业贸易中心一直被君士坦丁堡所占据。

迁都后君士坦丁堡在地理位置上占据了极大的优越性。君士坦丁大帝的迁都,是顺应了变革与经济发展的需要,是处于晚期社会的罗马帝国,进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。

摆脱外部威胁,促进国内经济发展,迁都之举可以让罗马帝国获得战略优势

晚期时的罗马帝国,其面临的主要威胁有两个:一个是盘踞在帝国北部的日耳曼人部落,另一个则是位于帝国南部,时刻想要吞并罗马的波斯帝国。之所以迁都,正是因为国家的防御形式日益严峻,来自北方的蛮族自多瑙河下游地区不断发起入侵,东山再起,日益发展壮大的波斯帝国,也成为了威胁罗马帝国统治的隐患之一。

无论是北部的日耳曼,还是南部的波斯,对于罗马帝国来说,都是极大的威胁,无论哪一方发动进攻,都能使军事力量较为薄弱的罗马帝国损失惨重。君士坦丁大帝之所以迁都,便是想借此发展壮大帝国的军事实力,以应对外部的威胁。而之所以选择君士坦丁堡为新的都城,正是因为这里地势险要,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,是重要的战略位置。

想要发展军事,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必要的保障,西部的经济早已在之中破败不堪,君士坦丁大帝只能迁都到帝国的东部,谋求经济的发展,进而壮大帝国的军事力量,以应对来自外部的种种威胁。故而在人们评价君士坦丁堡时,都认为君士坦丁堡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,评价其为大自然专为君主国家设计的中心和首都。

宗教蓬勃发展、文化中心早已向东迁移,迁都比坚守来的更加明智

传承千年的拜占庭文明,自罗马古典文明发展演化而来的,但与罗马的古典文明相比,既有联系又有区别。君士坦丁大帝迁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,便是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。君士坦丁大帝登基时,罗教已然成为了罗马帝国内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。君士坦丁大帝承认教的地位,保护的利益,以此来赢得的支持,将其化作自己可以使用的力量之一。

罗马帝国的社会于公元三世纪爆发了危机,直接导致政体不稳,经济衰败,内战不止。各方贵族割据一方,相互征战厮杀,百姓便陷入到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,人们对于残酷的现实已然感到绝望,只能寄希望于宗教,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脱。

因此,具有普世性的教迅速的发展开来,在帝国后期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,甚至于可以干涉政事。历代的君主一味的打压教,但均以失败告终,君士坦丁大帝则一改常态,将教变为了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中坚力量。在教的影响之下,以耶路撒冷等众多东部的城市为中心,已然形成了新的文化地带,文化中心已然由帝国的西部地区迁移到了帝国的东部。

因此君士坦丁大帝放弃了罗马城,以东部的君士坦丁堡作新的都城,是顺应了文化发展的进一步要求的,之下的帝国西部地区早已没有文化传承可言,一味的坚守残破不堪的西部,等待罗马的只有灭亡这一种结果。

君士坦丁大帝登基时,面对着一片混乱的国内景象,他不但要重整国家的经济社会与结构,还要着手应对恢复国家的文化这个一个严峻的问题。帝国西部地区已然破败,文化传统尽失,而帝国东部的希腊化文化仍旧保持着极强的生命力,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故而迁都东部,大力发展东部的文化,比起自已然一片废墟的西部地区重建文化,要简单的多。

综上所述,正是因为公元三世纪时爆发的大危机,才造就了迁都现象的发生,危机的爆发,直接冲击了罗马帝国、经济、文化、生活等各个方面。它不仅造成了社会的动荡,中央政权的不稳以及经济上的崩溃,还进一步的拉大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,进而造成了罗马帝国境内中心、经济中心、文化中心东移的现象发生,而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行的。

君士坦丁大帝迁都这一举措,无论是在上还是在经济上亦或是在文化上,都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。方面,在迁都之后,帝国成功的摆脱了原本混乱的社会,原本共和制中分散的权力也再度掌控到了君主的手中,中央集权制度就此形成;经济方面,因为地处交通要道的缘故,君士坦丁堡到商业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,又可以加收关税,经济发展迅速。

军事方面,当经济实力发展壮大后,帝国的军事发展也有了物质基础,进而发展迅速,使帝国在多重外部威胁之中,有了自保的力量,没有被外敌所攻陷,绵延发展长达千年之久。宗教方面,在教被君士坦丁大帝立为国教后,得到了极大的发展,形成了所谓的东正教文化圈,在拜占庭文明的影响下,周边落后的国家和部族,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教化,文明进一步发展,拜占庭文明直接影响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。拜占庭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点碰撞交流之中不断的融合与发展,成为了人类历史上不朽的诗篇。

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复杂的社会背景以及经济发展、巩固和文化重建的需要,所以君士坦丁大帝迁都行动,是对当时罗马帝国内迫切需要的真实反应,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大趋势。而后来的历史也做出了证明,正是因为君士坦丁大帝的迁都之举,才使得罗马帝国摆脱了原本腐朽衰败的社会现象,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,成为了一个新的焕发生机的帝国。正是因为如此,帝国才可以延续千年之久,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。